湖北阳光教育研究院

阳光教育研究院创新“2+1评估模式”,力促薄弱学校高质量发展

作者:湖北阳光教育研究院

10月29日下午,江岸区岱山小学学生合唱社团在音乐教室里进行常规训练,学生们围成半圆,盯着手中的曲谱,合着音乐老师的琴声,分声部演唱《歌声与微笑》。其他教室里,魔方、手工剪纸、航模、衍纸、经典诵读等班级社团课程也正热烈推进。此情此景,也让入校的资深省督学、教育管理专家王莉深受感染,她高兴地与玩魔方的小男生合影留念。孩子们的社团活动深深地吸引了专家们的目光,他们纷纷用手机拍下了那些机灵可爱的作品。

这是湖北阳光教育研究院第三方评价项目组专家团队走进江岸区岱山小学观察到的一个生动场景。


下午4点半,评估组组长陈国安代表专家组,向江岸区教育局三级调研员黄运萍、江岸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余蓓副主任、督导办高为主任以及学校中层以上班子成员进行了现场反馈,之后陈国安组长郑重宣布岱山小学全面通过区级评估验收。至此,湖北阳光教育研究院承担的江岸区教育局“第三方现代化学校区级评估项目”圆满收官,岱山小学、余华岭小学、谌家矶小学三所小学高标准通过了区级现代化学校创建评估。


定基调,“2+1模式”谋开局

2021年6月,湖北阳光教育研究院与江岸区教育局就余华岭小学、岱山小学和谌家矶小学等三所学校的现代化学校区级评估项目达成合作。

这三所偏远小规模学校的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是江岸区域推进武汉市现代化学校创建的“最后一公里”,举轻若重,意义深远。

尽管三校地处偏远,基础相对薄弱,实地指导评估难度较大,但阳光教育研究院最终决定,组建高水平的专家组,采用“2+1模式”,助力三所学校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创建细则的规定动作。

“2+1模式”是指:在指导专家构成上,聘请2名市区督学+1名区级督学;在指导创建形式上,实施2次过程督导+1次评估验收;在评估结果反馈上,形成2次整改清单+1次结论性评估报告;在时间节点布局上,开展2个月的基础性创建+1个月的精品精彩项目提炼呈现。最终目标是通过第三方评估,规范办学行为,推进规范治理,厘清办学思路、提炼办学思想、定位办学特色、规划发展方向,达成评估目标,高标准通过武汉市教育督导评估验收。


强推进,“2+1模式”夯基础

第一阶段的视导主题是“摸清家底,开准处方”。5月27日,阳光教育研究院组建的专家团队对照《武汉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指标体系(试行)》,对三所学校进行了第一次入校视导。视导采取“七个一”的方式进行,“七个一”即:一所学校,一个工作日程,一个校园全景视导现场,一份创建专题汇报,一堂展示课(一位专家听一节课),一个大课间展示,一份问题反馈清单。专家团队全方位、多视角地了解了学校的发展历程,沉淀的精神文化,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知名小学语文专家、武汉市育才可立小学唐俊校长对三所学校如数家珍,她以江岸区整体推进“美好教育”为关注语境,对课堂教学、有效德育提出建设性意见。如对余华岭小学的绿色课堂建设,她提了“四个加强”建议:绿色课堂中“自主学习”生长有待加强,“自动重构”生长有待加强,“高阶思维”生长有待加强,“链接生活“生长有待加强。


学校管理专家陈国安对谌家矶小学学校文化和队伍建设给出了三个整改意见:一是构建“内脑+外脑”学校理念系统提炼机制,进一步凝炼“自信教育”文化体系,厘清一校三风两目标的逻辑关系;二是彰显“自信教育”管理体系,即自信德育、自信课堂、自信评价,形成科学的治理体系;三是环境文化创建要突出以学生为本,突显师生自信风采。

给三所学校开具的三份“处方清单”中,既有主要成绩与亮点,也有问题及建议;既有整改项目责任科室,也有回头看时间节点,明确了创建工作的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



9月17日,专家组第二次入校进行过程督导,主题是“清单验收,项项清”。采取“直奔主题重四看,对帐销号抓深化”的方式,一看整改落实精度和深度,二看师生精神风貌,三看课堂师生状态,四看校园环境治理。

陈国安督学对岱山小学的反馈结论为:第一次视导提出了四条建议,经过整改,办学理念“正爱教育”内涵与外延更加明晰,构建了“正爱教育”体系下的正爱德育、正爱课堂、正爱评价。改善了办学条件,完成了学校塑胶操场建设,教室、厕所升级改造和图书、仪器增补工作,新增了校园人文景点和楼道文化,分时段因需落实了“双减”工作要求。学校改变之大,发展之快,让人惊喜。第二次过程督导,评估组给学校的总体建议是“五再一安排”:一是班子对照问题再分工,再整改;二是自评报告再完善;三是课堂教学再打磨;四是社团活动再丰富;五是环境卫生再清理。按照一日评估流程做好总安排。


真评估,“2+1模式”显精彩

10月28日——29日,湖北阳光教育研究院在征求江岸区教育局意见的基础上,组织由省、市、区三级督学构成的专家考评小组,对余华岭小学、岱山小学进行了区级现代化学校创建评估(谌家矶小学因学校搬迁提前评估)。专家组依据标准,采取听、访、看、查、测、谈等形式,对学校全面工作进行了定量定性评估。


三所学校特色鲜明。谌家矶小学的“水石文化”,余华岭小学的“新发展教育”,岱山小学的“自信教育”等文化体系,契合了学校办学历史和区域文化渊源,为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定了新的路径。

规范+自主的学校晨练活动,让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学生有了选择活动项目的权力,抖空竹、打陀螺、扔纸飞机、跳长绳等传统体育项目在校园复兴,学生在校活动1小时得到保障。



项目组现场对20名学生进行了体育三项测试、视力测试,体育达标率90%,视力不良率15%。教师课程开发潜力得到挖掘,以班为单位的社团活动有序开展,拓展了学生视野,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教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学科功能室管理规范,使用率高,保证了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能力稳步提升,现场测评2所学校共40名学生科学课动手能力和信息课操作能力,优秀率达80%,良好率达100%。家长对学校办学满意度高,对学校三个月内发生的变化感到惊喜、振奋。



江岸区教育局督导办高为主任保持督导人扎实过硬的工作作风,全程跟踪、协调、指导3阶段督导工作,为整个评估顺利推进提供了大力支持。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余蓓全程参与视导、督导与评估,在工作推动最最艰难的第一个阶段,给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讲大局,话远景,鼓士气,为学校创建工作争取经费和人力资源。江岸区教育局三级调研员黄运萍连续两天参加第三阶段学校评估反馈会,代表区教育局高度肯定了湖北阳光教育研究院充分发挥第三方专家智库力量,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了最艰巨的任务,助力江岸教育跑完了现代化学校创建最崎岖最艰险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也告诫学校班子成员,要再次研读专家反馈报告,及时把报告内容传达到教职工、社区和学生家长,要在这次创建的基础上,谋学校搬迁发展之大局,要以“留住乡愁”和“劳动教育”为突破口,找准学校特色,定位学校特色,让江岸“美好教育”百花齐放的生态园里增添小微学校的新样本。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文化大道555号融创智谷B2-8楼   电话:027-87383557   

邮箱:4509455@qq.com   邮编:430074

Copyright © 2021 湖北阳光教育研究院